今天我们聊聊周期训练中最容易被忽视、但又极其重要的环节——减载周。
为什么训练一定要安排“减载周”?
很多人陷入“只练不歇”的误区:
一周练 6 天,一年练 50 周;
哪怕感觉疲劳、动作退步,也不敢停,总担心“停下来肌肉就没了”。
之前评论区里甚至还有人留言一周 7 练的,真的是妥妥的感动自己。
但事实上:训练进步来自于恢复,而不是训练本身。
训练 = 对身体的刺激
恢复 = 把刺激转化为进步
长期没有恢复 → 刺激“堆积内伤” → 不仅进步停滞,还容易受伤
所以真正科学的训练,是“张弛有度”的节奏感:
练 3 周 → 休 1 周(减载周),循环推进,进步才是稳的。
减载周的本质是什么?
说白了,减载周它不是“偷懒”,而是战略性休息,为了激发“超量恢复”:
身体在高压下会积累疲劳,但在压力卸除后,会反弹式恢复得比原来更强,这就是“超量恢复”。
如果不减载,只会在疲劳中越练越虚,长期停滞甚至退步。
减载周该怎么安排?
有两种常见方式:
方式一:减“训练容量”
举例:本来 5×8,减载周变成 3×5;
保持强度,减少组数,给身体“喘口气”。
方式二:减“训练强度”
也可以两者都减:比如组数减半、重量减到 70%。
建议每 3 - 4 周安排一次减载周,但根据个人恢复能力可微调(比如睡眠差、工作压力大,提前减载没问题)。
哪些信号说明你该“减载”了?
以上任意 2 项中招,就该减载了!
减载周不是“摆烂周”
不是完全躺平,也不是瞎玩一通,而是有计划的“主动降强度”:
让中枢神经、关节、肌肉系统充分恢复;
顺便复盘动作技术、修正姿势;
放松身心、调整心态,为下一周期蓄力。
你可以想成是一次“战略回撤”,为了更好地“进攻”。
写在最后
真正拉满一个年周期训练计划的人,都不会忽略“减载周”。
就像打游戏一样,打Boss前你要存档、回血、补装备;
训练也一样,你要节奏训练、及时回血,才配得上下一次突破。
记住:练得猛,不如练得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