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們聊聊週期訓練中最容易被忽視、但又極其重要的環節——減載周。
為什麼訓練一定要安排“減載周”?
很多人陷入“只練不歇”的誤區:
一週練 6 天,一年練 50 周;
哪怕感覺疲勞、動作退步,也不敢停,總擔心“停下來肌肉就沒了”。
之前評論區裡甚至還有人留言一週 7 練的,真的是妥妥的感動自己。
但事實上:訓練進步來自於恢復,而不是訓練本身。
訓練 = 對身體的刺激
恢復 = 把刺激轉化為進步
長期沒有恢復 → 刺激“堆積內傷” → 不僅進步停滯,還容易受傷
所以真正科學的訓練,是“張弛有度”的節奏感:
練 3 周 → 休 1 周(減載周),迴圈推進,進步纔是穩的。
減載周的本質是什麼?
說白了,減載周它不是“偷懶”,而是戰略性休息,爲了激發“超量恢復”:
身體在高壓下會積累疲勞,但在壓力卸除後,會反彈式恢復得比原來更強,這就是“超量恢復”。
如果不減載,只會在疲勞中越練越虛,長期停滯甚至退步。
減載周該怎麼安排?
有兩種常見方式:
方式一:減“訓練容量”
舉例:本來 5×8,減載周變成 3×5;
保持強度,減少組數,給身體“喘口氣”。
方式二:減“訓練強度”
也可以兩者都減:比如組數減半、重量減到 70%。
建議每 3 - 4 周安排一次減載周,但根據個人恢復能力可微調(比如睡眠差、工作壓力大,提前減載沒問題)。
哪些訊號說明你該“減載”了?
以上任意 2 項中招,就該減載了!
減載周不是“擺爛周”
不是完全躺平,也不是瞎玩一通,而是有計劃的“主動降強度”:
讓中樞神經、關節、肌肉系統充分恢復;
順便覆盤動作技術、修正姿勢;
放鬆身心、調整心態,為下一週期蓄力。
你可以想成是一次“戰略回撤”,爲了更好地“進攻”。
寫在最後
真正拉滿一個年週期訓練計劃的人,都不會忽略“減載周”。
就像打遊戲一樣,打Boss前你要存檔、回血、補裝備;
訓練也一樣,你要節奏訓練、及時回血,才配得上下一次突破。
記住:練得猛,不如練得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