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其中最關鍵、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階段 —— 儲備期。
儲備期不是瞎練,它是為“後面爆發”埋地雷
很多人一聽“儲備”,就覺得是不是“先隨便練練”,沒啥特別要求?
恰恰相反。
儲備期練不好,你整個週期就白搭。就像蓋樓沒把地基打牢,後面你再怎麼精雕細琢,都會塌。
儲備期的核心任務:堆容量、攢肌肉、建基礎。
所以這一階段我們要用中低重量,把訓練量拉上去,重點放在肌肉圍度、動作模式、力量儲備這幾個維度。
儲備期怎麼練?三件事要做到
① 重量區間:50%~75% 1RM,用得住但有壓力
別一上來就衝大重量。這個階段你更應該 “練到位”,而不是“練極限”。
舉例:
如果你臥推極限是 100kg
儲備期就用 50~75kg 來做 8~12 次的訓練
常見組數方案:5×8、4×10、3×12,都可以用
這個區間能保證你既能堆容量、又能維持技術動作標準,把動作“打磨平滑”。
② 用“22 法則”實現遞進式增重
“22 法則”怎麼理解?
比如你正在做 5×8,如果最後一組你能做到 10 次甚至更多,那說明你已經超量完成。
下一次訓練,就可以加 2.5% 的重量,實現“漸進超負荷”。
避坑提醒:別一口氣猛加 5kg,增重要細水長流,尤其自然訓練者。
③ 每 3~4 周安排一次“減載周”
訓練不是一直往上衝。
儲備期要安排減載周,不然就是過度訓練。
減載周的方式:
要麼減少組數一半(比如 5×8 變 3×8)
要麼把重量減 15%~20%
這一週的任務是讓身體恢復,為下一階段積蓄力量。
就像遊戲裡的回血點,回血之後繼續衝。
儲備期動作怎麼選?穩紮穩打為主
這個階段不是拼花樣,是要打基礎。
推薦主力動作:
臥推 / 槓鈴划船 / 深蹲 / 硬拉(或羅馬尼亞硬拉)
啞鈴推肩 / 引體向上 / 俯身飛鳥 / 坐姿腿舉
每次訓練圍繞 1~2 個主項 + 1~2 個輔助動作,組數控制在每個動作 3~5 組之間。
別貪多,練完主項精疲力盡就對了,別再額外堆 8 個動作。
儲備期的心態也很重要:別想保持腹肌
這個階段要敢於吃、敢於長點脂肪。
別盯著腹肌,別怕自己“胖了”,因為 你不是胖了,你是在堆料。
你要知道,脂肪是“副產品”,肌肉纔是“主產品”。
增肌期不長肌肉你在幹嘛?保持低體脂又練不出圍度,只會白白浪費時間。
儲備期沒堆起來,轉化期就是空放炮,衝刺期拿什麼打爆發?
總結一下
儲備期做得好不好,決定你一年能練出什麼成果。
重點就是:
用中低重量堆組數,打好基礎
學會用“22 法則”推動漸進式訓練
不要迷信腹肌,不要追求“練完每次都炸了”的虛假滿足
每月減載一次,恢復 + 進步同步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