鹽——它是“百味之王”,是生命必需品,也曾是歷史上的“白色黃金”。
“Salary”(工資)一詞源於拉丁語的“Sal”(鹽),古羅馬士兵曾用鹽作為軍餉。
不過你有沒有在做菜時發現鹽的使用總是和“少許”“適量”組合,難道做菜也要靠玄學嗎?


要知道不是所有鹽都是我們日常常見的細碎白色晶體。
鹽會因為其種類、顆粒、礦物質、開採地區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鹹度、風味和外觀。

我們日常吃的是精緻食鹽,氯化鈉含量高(≥96%),顆粒細小,溶解快,常新增碘或抗結劑。
除此之外,低鈉鹽和無碘鹽的誕生主要是爲了順應人們的需求,例如甲狀腺患者就可以購買無碘鹽。
不過與精製鹽相比,海鹽未經高度精煉,保留了多種天然微量元素,適合追求自然風味的烹飪愛好者。

當然,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對較少,其主要優勢在於更豐富的風味和更少的新增劑。使用風味更濃郁的鹽,可以幫助人們減少總體鈉的攝入量。
世界有名的鹽
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幾種比較“貴”的鹽!

法國蓋朗德灰鹽(鹽之花)
它有鹽中之“勞斯萊斯”的稱號,傳統手工採集,顏色呈淺灰色(因富含礦物質和底層粘土),溼度大,味道鮮鹹柔和,帶有淡淡的紫羅蘭香氣。
50平方公尺只能產出500克鹽,較為稀有,是最佳的“ finishing salt”(收尾鹽),常被用於高階餐廳菜餚。

喜馬拉雅玫瑰鹽
喜馬拉雅玫瑰鹽因其特有的粉色而倍受推崇,顏值較高,口感溫和,是淡淡的鹹味。
玫瑰鹽中含有碘、鉀、鈣、鎂、鐵等80+種礦物質,是普通礦鹽的十幾倍之多,玫瑰鹽常用來烹調雞尾酒佐餐。

塞普勒斯片狀鹽
外觀是標誌性的金字塔形片狀晶體。口感清脆,能帶來美妙的碎裂聲。溶解速度快,鹹味清澈明亮。非常適合撒在沙拉、烤肉和海鮮上。

圖片來源於網路
如果你想嘗試獨特的風味,可以試試夏威夷黑火山鹽的煙燻味,或者印度黑鹽的特殊硫化物氣味(臭雞蛋味),常用於東南亞料理。
為何地中海海鹽與衆不同?
從氣候上來看,地中海地區陽光充沛、乾燥多風,是理想的日曬製鹽條件。
相對封閉的海域,海水純淨度高,且富含礦物質(鎂、鈣、鉀等)。
許多鹽場位於自然保護區,周圍的紅粘土床或特定藻類為鹽賦予了獨特的顏色和風味(如塞普勒斯片狀鹽的粉色就源於藻類)。

使用傳統工藝“日曬法”,透過一系列梯級鹽田,讓海水在陽光下自然蒸發、濃縮,最後結晶。
這種緩慢、自然的過程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海水中的微量元素,也形成了獨特的晶體結構。

如何用好鹽?
我們平時用鹽可以為區分 “烹飪用鹽” 和 “收尾用鹽”。
烹飪用鹽主要用於調味湯、醬汁和醃料。收尾用鹽是在菜餚裝盤後,撒上昂貴的片狀鹽或灰鹽,旨在提升口感、視覺和最終風味。
鹽的應用
搭配煎烤好的肉類
比如烤雞、牛排、豬排、羊排、魚等,撒在煎好的肉類表面,風味十足。
搭配沙拉、烤蔬菜
沙拉調味比較簡單,用調味鹽,風味更強。烤熟的各種蔬菜搭配調味鹽也很美味,不需要其它調料。(推薦歐芹蒜鹽、黑胡椒海鹽)

黑胡椒海鹽
搭配濃湯
在做好的濃湯上撒一些提鮮,擺盤也會更好看。(推薦檸檬鹽、迷迭香、百里香等)

製作燴飯和意麪
西班牙海鮮燴飯可以搭配迷迭香羅勒鹽,奶油培根意麪可以搭配培根胡椒鹽或者玫瑰海鹽,蘑菇燴飯可以搭配歐芹蒜鹽。

無論是哪種鹽,選擇合適自己的最重要!
但話說回來,爲了身體健康,保持身材勻稱,鹽的攝入還是要適量,高鹽飲食很可能會刺激你身體裡的食慾激素,從而吃得更多。
下篇我們來談談鹽吃多了的危害,之後見!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