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如今,觀眾觀影習慣逐漸改變的情況下。
電影票房每況愈下已經是世界各大電影市場面臨的共同問題。
而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,仍有一些黑馬片殺出。
最近北美電影市場就有這樣一部電影,它成本僅3800萬美金,卻在全球收穫了2.54億美金的票房。
可謂是票房大爆。
這就是電影---《兇器》。
這部電影採用了多視角敘述的手法,從多個維度來呈現一起神秘的集體失蹤案。
故事一開始就懸念拉滿,在美國的一個小鎮,某一週三凌晨2:17分。
一個三年級班級裡的17名學生集體失蹤。
他們的家長透過監控探頭看到幾乎是同一時間。
這17名學生紛紛用相同的姿勢跑出家,一路狂奔,一直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。
更奇怪的是,在這個班級只有一個孩子Alex沒有失蹤。
其餘的17名孩子都在那晚,彷彿人間蒸發。
這時憤怒的家長,將這起事件的罪魁禍首指向了這個班級的老師Justine。
家長們懷疑孩子們在同一時間集體失蹤,一定是受到了這位新老師的蠱惑。
因為其他班級的學生都安然無恙。
家長還查到這名新老師曾被之前的學校開除,可謂是有前科在先。
電影交代了故事的主線,兒童集體失蹤案之後,開始從各個當事人的角度來呈現這起案件。
首先是教師Justine,她剛是這名小學的新老師。
事件發生後,她被家長圍堵,車子還被人潑油漆,更被人在大半夜剪掉了頭髮。
她更察覺要找到事件的真相,必須要從那個倖存的小男孩入手。
緊接著,是失蹤孩子家長亞契的視角。
自從他的孩子馬修失蹤後,他反覆檢視家中的監控,他驚奇地發現,所有的孩子奔跑的路徑都是筆直的直線。
最後奔跑的盡頭竟然匯合在一個點上。
他找到老師Justine,想要了解更多,卻從遠處衝起來一個滿臉是血的男人。
然而奇怪的是那個男人奔跑的姿勢竟然是失蹤的孩子一模一樣。
而且他不襲擊其他人,只是瘋狂進攻Justine。
還有就是Justine的警察好友Paul的視角。
他在街頭逮捕了一個小混混,那個小混混聲稱自己知道失蹤孩子的線索。
小混混還帶他到一個看見失蹤孩子的地方。
最後是小混混James的視角。
James是個癮君子,他需要錢來買毒品,身無分文的他只好到處行竊。
他潛入了一戶人家,正在行竊,卻無意間撞見了恐怖的一幕。
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一棟房子,那就是Alex的家。
這部電影是今年懸疑驚悚片最大的驚喜,它在一開頭就設定了一個巨大的謎題,毫無拖沓。
所有人都想知道孩子失蹤背後的秘密。
然而隨著多線敘事的展開,真相逐漸明朗。
該片的敘述方式類似於西語劇《無罪之最/無辜者 / 第二聲鈴響》。
多視角的敘事既能讓最後的真相更加清晰,也增強了故事的神秘感。
如果你也喜歡看懸疑驚悚片,那本片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