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拍感,纔是最迷人的鬆弛感
誰說拍照一定要站著擺Pose?坐著蜷著、低頭側身,反而能拍出一種隨性又不刻意的美感。
來看看這期的拍照姿勢,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幾個拍照姿勢,全都是那種“不用刻意凹造型,反而更高階”的狀態。
越不像在拍照,越像電影劇照
放棄死板的站立式動作,把身體交給地板、床、椅子、窗邊。
自然地坐著、歪著、靠著,像是在放空,像是在等人,像是在自言自語——那種“我沒在拍照,我只是剛好被拍”纔是真正的氛圍感。
表情放鬆纔是殺器
別咧嘴笑,別硬拗性感,真正讓人忍不住盯住的照片,表情往往是淡淡的。
眼神遊離或者閉眼,嘴唇自然微張,像剛醒、像剛哭完、像剛剛發呆。模糊的情緒反而更耐人尋味。
拍照角度,永遠不要從正面打
把手機放低,角度稍微往上提一點,腰身和腿長瞬間拉出來。
如果是側坐狀態,從身體後側繞一個微側角度來拍,整個人線條更有美感,還能自然擋掉不想讓人看到的小肚子。
姿勢不能太規矩,要一點“不安分”
兩手放頭後,頭髮散開,胳膊交錯,背心露出肩膀線條,就很有電影感。
手部別閒著,碰頭髮、碰下巴、繞手鍊、抓衣角……這些小動作很重要,不是爲了擺,而是爲了讓照片看起來有“正在發生的事”。
服裝越基礎越能突出動作和氛圍
黑色小吊帶+灰色工裝褲這種搭配,簡單利落,不喧賓奪主。
吊帶能露出肩頸和手臂線條,工裝褲隨性不緊身,拍出來不會有“緊張感”,整個人看起來也很“鬆弛感十足”。
光線選對了,面板自帶磨皮濾鏡
自然光最重要。
坐在窗邊,窗簾拉一點點縫,柔光照進來,能讓面板看起來白得像開了柔焦。
不需要強光,不需要補光燈,讓光線順著你臉部的輪廓走,立體感和氛圍感就都有了。
想拍出高階感,就別直勾勾盯著鏡頭
人眼看鏡頭容易看起來緊張。
可以把眼神看向窗外、低頭看地板,甚至閉上眼,都比死死盯著鏡頭自然太多。
有種“不在意鏡頭”的感覺,照片立馬從遊客照變成情緒片。
重複拍一組,讓身體和鏡頭熟悉彼此
一口氣拍幾十張,試著不要動鏡頭,只動身體。
從頭到手,從軀幹到腿,慢慢挪、輕輕轉,每一次細微變化,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畫面感。
這時候相機不是工具,而是你的“旁觀者”。
照片的好壞,從來不是看拍得有多清晰,而是看有沒有故事感
真正能留下印象的,不是畫質清晰,而是情緒真實。
拍照不是爲了炫耀穿搭、也不是記錄精緻,而是定格一種狀態,一種你獨有的瞬間。
當你忘了怎麼擺拍,身體卻自然流露姿態的時候,那纔是最美的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