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飯時“談論食物”實際上是義大利一種全國性的消遣,也是義大利人歡樂氣氛的一種表現。義大利人喜歡討論的事情有很多。有足球。政治(這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)。還有哪裏可以找到從食品雜貨到燈泡等各種商品的最優惠價格。
義大利美食美酒地圖
然而,最大的爭論無疑是關於食物的。在義大利,任何一桌超過兩人的午餐或晚餐,你都可能目睹關於飲食的激烈討論。這些討論可能包括:關於幾乎所有菜餚的最佳烹飪方法的爭論;關於哪個街區哪家餐廳披薩最好吃的民意調查;關於某個食譜在某個地區比另一個地區更美味的武斷論證;以及關於誰發明了什麼、在哪裏發明的冗長爭論。
無論話題是什麼,似乎大家都無法達成一致。但這其實無關緊要: 吃飯時談論食物幾乎是全民的消遣,也只是義大利人歡樂的一種表達。
爲了幫助您在下次參加義大利烹飪圓桌會議時暢所欲言,我們總結了一些頗具爭議的美食話題,值得您關注。如果您膽子夠大,不妨留意並選擇支援辯論的其中一方。
甜點之爭:Brioche 與 Cornetto
米蘭人叫它brioche(布里歐修奶油包),那不勒斯人叫它cornetto(羊角包)。義大利人對這種最受歡迎的早餐主食的正確名稱眾說紛紜:這種新月形的糕點,全國各地的人都會在吧檯點上它,配上咖啡或卡布奇諾,開始新的一天。
真正的布里歐修奶油包(brioche)與羊角包(cornetto)不同,而且與可頌麪包(croissant)也不一樣。
米蘭一家酒吧的布里歐修奶油包
布里歐修奶油包是一種圓形的發酵蛋糕,由黃油、麪粉、糖、雞蛋、酵母、水和豬油製成。內餡可以是果醬或巧克力,頂部應該放一個小麪糰球(就像西西里布里歐修蛋糕配冰糕一樣 )。
羊角麪包(Cornetto)是奧地利kipferl的一種變體, kipferl於1683年傳入義大利,並因威尼斯糕點師的緣故在“美麗國家”(Bel Paese,指義大利)廣泛流行(當時威尼斯共和國與維也納貿易往來密切,這也解釋了kipferl是如何透過威尼斯共和國傳入義大利的)。可頌麪包(croissant)是kipferl的後期改良版——它最早於1838年在巴黎的維也納麪包店(Boulangerie Viennoise)出現——與羊角麪包(Cornetto)不同,可頌麪包不含雞蛋。
羊角麪包(Cornetto)
但這些都不用我提醒你。你只需要知道,在義大利北部的任何一個城市,點一份布里歐修奶油包纔是買羊角麪包(Cornetto)的正確方法。
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區別是:在米蘭和北部的其他地方,人們往往只在清晨吃布里歐修奶油包,而且很少在下午 6 點後找到出售布里歐修奶油包的麪包店,而在南部,羊角麪包(Cornetto)是夜間外出後午夜(或更晚)非常受歡迎的小吃 - 最好是新鮮出爐的。
母音之爭:Arancino 與 Arancina
西西里島幾乎每個城市都會聲稱自己發明了“阿蘭辛”(arancin)*——一種經典的街頭小吃,用各種食材包裹的飯糰煎炸而成。但它的名字(再次)引發了尤為激烈的爭論。嶼西部——巴勒莫及其周邊地區——傾向於使用“arancina”(陰性)一詞,並偏愛這種形狀圓滾滾的經典油炸小吃。東部——卡塔尼亞及其周邊地區——則被稱為“arancino”(陽性),其尖尖的形狀有人認為是受到埃特納火山的啓發。
卡塔尼亞及其周邊地區的Arancino
2016年,義大利語最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——農作物學院(Accademia della Crusca)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場爭端,他們表示,由於這種食物形狀類似橙子,因此其正確名稱應為arancina。然而,批評者認為,在西西里方言中,橙子被稱為“aranciu”(陽性),因此更正確的名字應該是arancino,因為arancin*很可能源於其與橙子的相似性。
巴勒莫及其周邊地區的Arancina
因此爭議仍在繼續:兩個名字都是正確的,而分裂母音仍然是島嶼兩邊的驕傲。
兩座城市的美食之爭:摩德納的意式餛飩 vs. 博洛尼亞的意式餛飩
意式餛飩(Tortellini)的起源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熱門的“誰發明了什麼”的問題之一,它在義大利,尤其是在艾米利亞-羅馬涅地區,一直備受爭議。
博洛尼亞和摩德納都聲稱自己是新鮮餡料麪食的發源地——這種麪食最早出現在12世紀——並且堅信各自的版本是最好的。
摩得納的意式餛飩(tortellini)
摩德納聲稱,他們的意式餛飩的由來是當地一位旅店老闆透過門上的鑰匙孔,看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美人貴婦盧克雷齊婭·博爾吉亞(Lucrezia Borgia)的肚臍。博洛尼亞人爲了超越自古以來就與他們競爭的鄰居,聲稱他們的意式餃子是他們自己的發明,以愛神維納斯的肚臍為原型。
但差異不僅僅在於起源:從詞源上講,這種糕點源自tortello的縮寫形式,而 tortello 又是torta的縮寫(根據“o”的發音,可能表示“蛋糕”/“餡餅”或“自己包裹起來”),在當地方言中,摩德納方言將這種糕點稱為turtléin ,而在博洛尼亞,它被稱為turtlén。
博洛尼亞的餛飩
這還只是個開始。至於餡料,摩德納的意式餛飩可以用小牛肉,而博洛尼亞的意式餛飩只能用豬裏脊肉。前者可以用黃油煎一下,去除殘留的血水,而後者傳統上是生的,不能用其他方法制作。甚至連製作方法和形狀都各不相同:在博洛尼亞,意式餃子是繞著小指捲起來的,而在摩德納,則是繞著食指尖捲起來的。
博洛尼亞的肉湯餛飩
還好我們還沒提到關於煮餛飩肉湯發明權的喋喋不休的爭論。
薄餅大辯論:Piadina vs. Crescia
Piadina和Crescia——就像兩個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,但生活卻截然不同。前者幾乎是一線明星——一位享譽全球的名人,也是艾米利亞-羅馬涅最具標誌性的產品之一。後者來自 馬爾凱大區,是一位獨立女孩,從未在意過名氣。然而,她們的目標卻如出一轍:用最誘人、最令人滿足的方式讓你飽腹。
Piadina薄餅
關於薄餅的爭論並不在於哪種薄餅在義大利最正宗或最受歡迎(在後一種情況下,piadina 沒有競爭對手),而在於哪種薄餅最好。
Crescia薄餅
Piadina的配料包括豬油、麪粉、鹽和水(有時還會加牛奶),而Crescia則富含胡椒和雞蛋。不過,烏爾比諾省(Urbino)的“crescia sfogliata”(也稱“crostolo”)實際上與裡米尼的“piadina sfogliata”更相似,因為它沒有這些配料。Piadina非常薄,而Crescia通常更蓬鬆。
Crescia薄餅
馬爾凱地區的大多數美食家認為烏爾比諾的 crescia 是兩種食譜中較古老的一種,儘管兩者似乎都起源於同一時期(14 世紀至 15 世紀之間),這顯然使有關義大利薄餅的巨大挑戰的討論變得更加複雜。
不管怎樣,它們都非常美味。
風格之爭:羅馬披薩 vs. 那不勒斯披薩
在義大利,選擇薄脆皮羅馬披薩而非圓形那不勒斯披薩(或反之)不僅僅是個人喜好問題。這是一種立場,一種個人宣言,一種生活方式。
兩種風格的差異主要在於食材和製作方法:那不勒斯披薩的麪糰由麪粉、酵母、水和鹽製成;而羅馬披薩則新增了橄欖油,這樣披薩師傅 就可以把麪糰擀得更薄。羅馬披薩需要在燃木烤爐中慢慢烤制,而那不勒斯披薩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。因此,第一個又薄又脆,第二個又軟又蓬鬆。
羅馬披薩
那不勒斯披薩
除了義大利人以外,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決定哪種披薩最好都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:義大利從北到南,每個人對於選擇哪種披薩都有自己強烈的意見(永遠不要邀請兩個來自對立方的朋友來吃披薩晚餐),他們會堅持自己的偏好直到最後。
來源網路,侵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