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电锯人》原作漫画更新到「蕾塞篇」的时候,就曾在粉丝间引发不少争议。
彼时,主角电次刚结束与玛奇玛的一日约会,正沉浸在“绝不会喜欢上玛奇玛小姐以外的人”的纯爱思绪中。
然而,就在这个节点,毫无铺垫出现的蕾塞,仅凭一个面带红晕的笑容就动摇了电次的心。而当大家期待她和电次有更深入的展开时,蕾塞却在登场仅13话后便匆匆退场。
因此,有人认为「蕾塞篇」是个败笔,既不承前,也不启后。
后来当官方宣布将「蕾塞篇」改编为动画剧场版时,这种质疑声达到了一个小高潮。
一方面,「蕾塞篇」对应漫画第40至52话,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战斗场景。这对于一部100分钟的剧场版而言,叙事节奏是一大挑战。
另一方面,蕾塞的登场和动机在前期动画中毫无铺垫,想让观众在100分钟内认识并喜爱上这个陌生角色,难度同样不小。
然而,就是这样一个和《电锯人》一贯给人的黄暴印象截然相反、甚至过于纯爱的章节,却让区区登场13话的蕾塞成了不知多少粉丝心中的“白月光”。
剧场版《电锯人 蕾塞篇》上映首周,就以12.5亿日元票房登顶,直接打断了《鬼灭之刃无限城篇》的九连冠。
而当藤本树接受采访,被问及“《电锯人》中最喜欢的女性角色”时,他也果断回答说是蕾塞,因为画得很开心。
那么本期的主人公应该已经很明显了,就是能让电次说出“我的心被蕾塞夺走了,此生或再无悲喜”的蕾塞。不过由于剧场版还没在大陆公映,所以算是借着动画的热度,重温一下漫画剧情了。(前方涉及到大量剧透,请谨慎阅读)
其实站在上帝视角,蕾塞和电次的故事略显俗套:一个神秘杀手伪装成普通女孩接近男主,双方产生暧昧的交集,并在杀手身份被揭露后发生冲突。然而期间两个人却由于相似的身世和处境暗生情愫,最后约定好一起私奔。
这似乎是个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故事,读者的质疑也并非空穴来风。
然而,藤本树却用一个问题串联起了蕾塞、电次,以及一直隐藏在幕后的玛奇玛,并且让“蕾塞篇”成为了电次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转折点。
故事的开头,电次刚刚结束了和玛奇玛的约会,正在因为被肯定“自己有心”而雀跃不已。
此时路边,正有人在为受恶魔所害的儿童募捐,募捐者可以得到一朵小花。
自认“有心之人”的电次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,于是在志愿者惊愕的目光中从钱包里掏出1日元的钢镚,然后举着一朵小花扬长而去。
只不过没上过学、欠缺常识的电次并不能理解这朵小花的意义,心情很好地称赞一声“漂亮”后,就随手丢入口中囫囵吞进了胃里。
又走了几步,突然大雨倾盆。
被浇得像个落汤鸡的电次,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找了半天,终于找到一处可以避雨的街边电话亭。
但几乎是前后脚,另一个陌生的女孩也闯入其中。
电话亭的门一关,狭窄的室内空间变得逼仄又潮湿。
女孩看上去有些羞涩内向,她先是笑又是哭着道歉,搞得电次手足无措。
—“你搞什么啊?怎么就哭了?”
但女孩紧跟着的一句话就把他听得一脸懵逼。
—“对不起……你长得好像我死去的狗……”
—“哈?我是狗么?!”
被偶遇的陌生女孩这样说,向来乐天派的电次都面无表情了一刹那。
不过随后,他捂住喉咙一顿干呕的样子倒是把女孩吓了一跳。
可正手忙脚乱地想要帮忙,男生却抬起头摆了个鬼脸,另一只手捏着还粘有胃液的小花,举着递给了女孩。
—“没有耍任何把戏哦!”
换作别人,大概早就被这恶心的招数劝退。
但谁知女孩相当捧场,一边惊呼着“好厉害”,一边欣然接过这小小的礼物,然后抬头展颜一笑。
那一笑,如同雨过天晴,美好到让人心醉。
于是刚刚还发誓要为玛奇玛小姐守身如玉的电次,再次怦然心动。
而这个满面红霞的女孩,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蕾塞。
骤雨初歇后,蕾塞对偶遇的好心人电次发出邀请,让对方有时间可以到自己兼职的咖啡厅,自己请客,然后就离开了。
结果蕾塞刚赶到咖啡厅,却发现电次居然到得比她还快。
但如约得到一杯免费咖啡后,电次只闷了一口就险些吐出来。
这味道,连呕吐物都不如。
面对如此不解风情的异性,好脾气的蕾塞倒没生气,还笑着说电次是她见过最有趣的人。
这么明显的好人卡,一下子就把电次迷住了。
—她是不是喜欢我啊?
—怎么办?我喜欢喜欢我的人。
—救命啊,玛奇玛小姐,我好像要喜欢上这妹子了。
就这样,向来抠抠搜搜、又对咖啡味道避而远之的电次,一边嘴硬自己的心只属于玛奇玛小姐,一边连续一周天天都去蕾塞打工的咖啡厅打卡。
一来二去,他知道了关于蕾塞的一些事情。
就比如,她是个在这里打工的学生。
偶尔店里清闲的时候,电次就会看到蕾塞趴在桌上学习,而他也相当有眼力见地不会上前打扰。
某天闲聊的时候,蕾塞突然好奇地问道:“你没去上过学么?亏你才16岁。”
得到电次的敷衍回答后,她给了一个诧异的眼神:“你不去学校,反而做什么恶魔猎人,你很怪胎哦。”
之后,两个人又顺着“上学”的话题往下聊。
小学都没上过的电次闹了笑话,蕾塞却没有改变态度,只是被逗得很开心。
直到——
“如果是和蕾塞一起的话,那我蛮想去学校的,好像会很有趣。”
话才说出口,电次就觉得不对劲。
这话怎么听着那么暧昧啊?
刚想找补几句,蕾塞却已经微笑着偏头看了过来。
—“要去么?就今晚。”
一场名为“深夜学校探险”,但写作“二人独处约会”的约定,就这样开始了。
藤本树在采访中称,这段的灵感来自日本的第一部青春片,1985年相米慎二执导的《台风俱乐部》。
它讲了一个在台风肆虐期间,一所中学的少男少女在狂风暴雨中释放情感与欲望的故事。
片中剧情的高潮就发生在夜晚的学校游泳池,有人险些在玩闹中被淹死、有人三三两两聚集着讨论喜欢的女生、还有女生玩起了禁断的游戏,场面混乱,充满青春的躁动气息。
而在电次和蕾塞的约会剧情里,藤本树也给游泳池安排了戏份。
那晚的月光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,蕾塞毫不羞涩地脱掉了全部衣物,然后笑着对电次发出邀请:我来教你游泳吧。
—“电次君不明白的事,做不到的事,我来教你吧,我全部教给你。”
此情此景,电次愣了一瞬间,然后全身赤裸的两人双手相触,真就认真学起了游泳。
不过天公不作美,大雨再次磅礴来袭。(这场雨是台风恶魔故意为之,正好对应了前文的《台风俱乐部》)
赶紧回到教室避雨后,看着窗外大雨,蕾塞问出了那个贯穿全文的问题:“乡下的老鼠和城里的老鼠,你选哪边?”
虽然这个问题出自蕾塞之口,但其实率先给出答案的正是她自己。
站在上帝视角,蕾塞的伪装并不高明,甚至谈不上用心。
她说她是兼职的学生,却连正确持笔姿势都不知道。
况且,这样一位接受正经教育的青春美少女,因为一次偶遇就爱上不修边幅的电次,听上去就像杀猪盘的起手式。
也就能骗骗电次这样的笨蛋。
而蕾塞的执念就隐藏在她数次重复的词语——“上学”中。
—“电次君没上过学么?”
—“电次君连小学都没上过么?”
—“那就有点……不好吧。”
—“反正很怪,16岁完全是个孩子,应该搞学习考试社团,和朋友玩才对,可电次君却在杀恶魔,随时可能死掉……”
—“这对日本人来说,是理所当然的?”
而上学意味着什么?
在那里,尚且年幼的孩子可以接受来自老师们的悉心教导,所有人都被允许自由地探索世界,和有着相同爱好的伙伴建立关系,然后慢慢培养出一套独特的、自由的个人意志。
这正是作为被从小灌输权威的绝对思想,被培养成无情人体武器的蕾塞所渴求的。
所以蕾塞此时给出的答案是“想成为乡下的老鼠”。
像普通人一样生活,就是她这种人最大的奢望。
其实,在第一次见面的电话亭里,在此时四下无人的教室里,她完全有机会杀死电次、完成任务,然后扬长而去。甚至很可能她之所以主动提出约会,就是为此而来。
但蕾塞在几日的相处下来,已经了解了电次的性格。
那是一种同类的气息。
于是,她试探着向电次提出了这个本不该问出口、和任务毫无关联的问题。
“乡下的老鼠和城里的老鼠,你选哪边?”
——你是不是也站在我这边呢?
可电次却让她失望了。
因为电次的回答是:“当然是城里的老鼠。”
刚刚听到这个答案时,连擅长伪装的蕾塞都没收住表情,流露出自然而然的疑惑。
她并不理解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电次,为什么还会选择当个随时可能被杀死的“城里老鼠”,于是蕾塞没忍住装作若无其事地又追问了一句:
—“唉?还是乡下更好吧,和平第一啦。”
—“都市能吃到好吃的食物,不是很爽么?”
—“你只要能吃得爽就行了么?”
—“是啊。”
听完电次的回答,蕾塞没有再说话。
但藤本树在台词的留白中,给了蕾塞一个表情特写。
那是一个带着释然、欣慰和悲哀的微笑。
释然的是,电次的回答和自己的没有本质区别,仿佛被命运抛弃的两个人都只是想要安稳的生活而已。
欣慰的是,电次没有被玛奇玛(权威)彻底支配,他来到城里的目的只是想吃饱穿暖。
但悲哀的是,电次并没有理解她这个问题的核心意义:
不管乡下老鼠还是城里老鼠,都只是老鼠而已。
在很多文学作品里,老鼠都是卑微的社会边缘人的象征。
例如美国工人作家、诺贝尔奖得主约翰·斯坦贝克的代表作《人鼠之间》里,他认为大萧条时代的工人生活在老鼠与人之间,底层人不过是无常命运的旗子。
然而在另一些语境下,老鼠又象征着向往自由的革命先锋。
其中的代表者大概就是美国“肮脏现实主义”作家查尔斯·布考斯基,他笔下的故事通常充斥着底层人群的痛苦、肉欲、醉酒、脏字,故事里的人们终日颓废不堪、甚至经常做出挑战道德禁忌的事来。
而在布考斯基的《脏老头手记》里,他写道: “他们将发现城里原来住了那么多老鼠….这些老鼠会被淹死、烧死、被饿死,但同时老鼠又是最先发现食物和水的那一批……老鼠才是真正的革命军。”
而革命,或者说对抗权威、追求自由,往往伴随着牺牲。
因此这才是蕾塞真正从电次回答中看出来的:
电次这只天真的老鼠,并不清楚城里生活需要付出的代价。
他只是被体面的工作、能吃饱穿暖的生活、玛奇玛的温柔表象所迷惑,本质里还是一只“乡下老鼠”。如果不意识到这点,电次迟早会被彻底洗脑、失去自我,连选择“乡下or城里”的权利都不复存在。
这就引出了蕾塞对于电次的另一重身份——老师。
明面上,她先是教他认字、陪他在深夜的学校里玩角色扮演,又身体力行地教他游泳。
但真正的教学环节,却被藤本树放在了战斗里。
学校约会之后,电次和蕾塞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留下了自己的影子。像普通小情侣一样约会、牵手,然后……告白。
可向来对异性缺乏抵抗力的电次,这次却犹豫了。
他说我很喜欢蕾塞,但是最近工作得到了认可,又刚刚和前辈同僚混熟了,难道就不能一边工作一边见到蕾塞么?
但这时候,身负任务的蕾塞已经没法继续伪装。
烟花下的一吻,就像她最后的温情,是包裹冰冷子弹的最后一重蜜糖。
随后,变身炸弹恶魔的蕾塞把电次打到濒死。
但此时,不论真心还是假意,蕾塞仍然口口声称“我是真的喜欢电次君”。
直到——
面对突然翻脸的蕾塞,电次又想到了玛奇玛的好。一句“我都有玛奇玛小姐了”脱口而出,蕾塞才彻底放弃了策反电次的希望。
因为她认为,电次已经彻底沦为了被玛奇玛支配的“城里老鼠”。
—“来吧,电次君,我来教你我们这种人的格斗方式。”
战斗、血浆四溅、肢体被斩断、痛苦的嘶嚎响彻,但这终究是老鼠和老鼠(被支配者)之间的对垒。
但巧的是,蕾塞教会电次的游泳技巧,居然成为了他的致胜绝招。
—“你说全都是骗人的,但教了我游泳是真的吧。”
—“一起逃吧?”
在采访中,藤本树称「蕾塞篇」的原型是押井守的《人狼》。
影片的两个主体分别是首都警和警备部,而后者又包括了公安部和特别机动队。首都警意欲吞并警备部,却囿于特别机动队的强大实力,所以想借公安部之手除掉他们。
故事的男女主分别来自公安部和特别机动队,并各自为己方组织效力。
虽然纠缠过程中暗生情愫,但作为最底层的旗子,这段关系从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。
而电次和蕾塞的关系也是如此。
他们都只是身不由己的“老鼠”,想要破局,就必须先觉醒自我意识,从“老鼠”变成“人”。
同时,这也是蕾塞对于“乡下鼠or城里鼠”问题的第二次回答。
——我不想当老鼠。
这个答案其实早就隐晦地藏在了,蕾塞在夜晚学校约会那天唱的俄语歌中。
和Jane约会这天所有的一切,都准备好了
早上一起去教堂吧
在咖啡馆喝咖啡吃煎蛋卷,然后在公园散步
去水族馆看看Jane最喜欢的海豚和企鹅吧
午饭后休息一下吧
因此我们从早上就开始做准备
在我们记起之前会一直讨论它
我们不会记起
晚上将在教堂休息
有人说这其实对应了蕾塞的行动全程,也有人提到这段歌词其实出自一本1994年的英文小说,名叫《Dearest Mary Jane(最最亲爱的玛丽简)》。
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这部书的中文版,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英文原版,花几天时间啃下来,现在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小说的内容。
作者早先是战地护士长,退休之后某天在图书馆里听见陌生女士吐槽“爱情小说怎么那么少”才开始写文。59岁写了第一本小说,之后每年平均四本,一直到91岁去世前总共写了134本书。
而这本《最最亲爱的玛丽简》其实也是一个有点俗套的模板。
它讲了一个三角恋的故事,故事的主角分别是才华样貌都平平无奇的Mary Jane、她虚荣拜金的同胞模特姐姐Felicity,以及身家不菲的知名医生Thomas爵士。
Jane和姐姐从小被叔父养大,长大后姐姐Felicity凭借美貌闯进伦敦上层社会,而没有什么才能、样貌也平平无奇的Jane则留在小乡村里照顾叔婶二人。
同名改编漫画节选
叔婶在她23岁的时候相继去世,面对并不友善的表兄一家,Jane搬出叔叔的房子,在村口开了一家茶馆以维持生计。
因为一系列偶然,村姑Jane和有钱又有才华的Thomas结识了。从此,女孩私密的幻想中增加了一个男人的身影。
但没过多久,姐姐Felicity也在茶馆里偶遇了Thomas,而对方又正好是姐姐一直渴望的多金高知结婚对象。
一个貌美如花,一个才华横溢,俩人再合适不过。
于是Jane的自卑心作祟,开始主动远离Thomas,并且将Thomas一系列的示好行为当作是为了讨好自己这个小姨子、以便追求姐姐的顺手为之。
可她不知道的是,Thomas已经无数次明确拒绝了Felicity的示好,却转过头就主动邀请Jane出去约会、喝咖啡、逛公园,就像歌词里说的那样。
在Thomas心中,他永远记住了那个初遇时面对刻薄刁难可以勇敢反击的女孩,Jane那双紫罗兰色的眼睛在他心里远比她拜金模特姐姐的面容更加美丽。
两个人之间的情感拉扯几乎占到全文的3/4,直到最后,Felicity已经确定嫁给了其他有钱人,面对Thomas的直球告白,Jane才敢小心翼翼地收下。
这奇妙的巧合在网上曝光后,很多粉丝认为故事里单纯又自卑的Jane暗指蕾塞,美貌但肤浅的Felicity是玛奇玛,而电次就是被姐妹两人“争抢”的Thomas。
然而,通读全文后,我认为也许这段歌词的重点不是什么两女争一男,也并非对后续剧情的暗示,而是藤本树借歌词描绘了蕾塞心中向往的生活——
没有任务,没有杀戮,只有日常的琐碎与社交的烦恼。
而歌词最后提到的“在教堂休息”则暗指死亡,面无表情唱出这句歌词的蕾塞,真正想说的或许是——
就算是‘能选择如何死亡’这样可笑的自由,我也想要。
她不想当乡下或城里的老鼠,她只想当一个堂堂正正的“人”。
只可惜,这份美好的幻想最终终结于阴暗狭窄的巷子里。
原本蕾塞已经靠着伪装成功从密切监视的警探眼皮底下溜走,眼看就能顺利逃离,但却因为一朵小花又赶回去赴约。
但从鼠群中现身的玛奇玛,为“乡下老鼠or城里老鼠”这个问题给出了第四种回答:老鼠终究是老鼠,只是捕食者的猎物。
原来,玛奇玛一直监视着电次和蕾塞的行动。
蕾塞从入局起就注定了悲惨的结局,正如她连变身的机会都没有,就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距离电次一步之遥的地方。
—“为什么没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,就杀了你呢?”
—“其实,我也没上过学。”
不是告白,但比告白更加浪漫的是自我剖白。
在故事的最后,擅长伪装的蕾塞抛弃了伪装。那一刻,她不再是受过教育的咖啡厅兼职,不再是强大的炸弹恶魔,而是把内心深处最狼狈不堪的自己坦露出来。
而电次也终于找到了那个想要电次的心脏的人。
但可笑的是,承载着两人美好记忆、又见证了他们分别的咖啡厅的名字其实早就暗示了一切。
二道,两个人注定分道扬镳。
对于“蕾塞篇”,大概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。
但在我看来,“蕾塞篇”之所以动人,就是因为蕾塞和电次之间的情感并非单纯的爱情。
这是两只在泥泞肮脏中挣扎、但仍然保留“爱”的能力的老鼠相互取暖的故事。
《电锯人 蕾塞篇》上映后,不少粉丝前往电影中咖啡厅的原型圣地巡礼
而更重要的是,蕾塞是电次自我意识觉醒,从“老鼠”变成“人”的关键。
她好像路边摇曳的小花、初遇暴雨中一句呢喃,或者告白接吻时天空中转瞬即逝的烟火,骤然消失却真实存在过。
电次从蕾塞的身上学会了伤痛,品尝到了成为“城里老鼠”代价的滋味。
至于那是什么滋味?
也许就是生姜炒肉的味道吧。
来源:网络,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