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的电视屏幕闪烁着蓝光,像一个迟迟关不掉的梦。
茶几上的咖啡凉透了,杯口浮着一圈唇印。
我第一次看《穆赫兰道》,就是在这样的夜晚,困意与迷惑交错。
直到片尾黑屏,我也没能走出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。
那是洛杉矶的穆赫兰道,一条连接梦想与毁灭的高速通道。
穆赫兰道/失忆大道(港)/穆荷兰大道(台)
车祸发生在凌晨。
黑发女人跌入城市深处,失去了记忆,只剩一张美艳而茫然的脸。
她进入一套空屋,蜷缩在沙发一角,就像一段被删去的记忆等待被还原。
这时,金发女孩贝蒂从机场走出,笑容干净,眼神明亮,像刚从童话书中走出来的新人类。
她带着明星梦、带着希望,住进了外婆的空房。
她敲开门,看见了沙发上的女人。
她问:"你是谁"?
那女人盯着洗发水罐上的字,回答:"丽塔"。
这个答案像个烟雾弹,从这一刻开始,一切都变了。
电影的前半段像极了梦。
贝蒂和丽塔一起查找线索:失忆的女人、突兀的谋杀、神秘的钥匙、陌生的蓝盒子,还有那句反复出现的耳语。
导演用错乱的时间线和割裂的剪辑,把我们拉入一个谜局。
她们靠近,亲吻,靠在床头的暧昧,像一场盛开的罂粟,艳丽又危险。
那夜,床单褶皱如溺死的白蛇,贝蒂在丽塔耳边低语:"我爱你"。
可我们都知道:梦的甜,往往来自现实的苦。
贝蒂越热烈,戴安娜就越绝望。
是的,贝蒂只是戴安娜幻想出来的另一个自己。
那个在现实中失去爱人、失去机会、失去一切的女人,选择在梦里给自己一次重来的机会。
她重写身份,涂改记忆,把自己变成那个被爱的、被需要的、无所不能的救世主。
可梦终究是梦。
蓝盒子被打开,时间与空间开始逆转。
贝蒂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崩溃的戴安娜。
丽塔不再是失忆的受害者,而是成功却冷漠的卡米拉。
她要结婚,她有了新的人生,而戴安娜只能在角落偷偷看着。
愤怒、羞耻、妒火,一层层把戴安娜包裹,她雇了杀手,却没能杀掉痛苦。
我们才终于明白:我们看到的所有剧情,只是戴安娜临死前脑中最后一次幻想的"导演剪辑版"。
《穆赫兰道》是少数能让人用痛来记住的电影。
它讲的不只是爱情破碎,也不只是梦幻泡影。
它讲的是那个被理想绑架的女人,如何把自己一点点演成了废墟。
戴安娜不是疯子,她只是一个太普通的你我。
她曾经有梦想、有爱、有光,但她在现实里输了,不是输在努力,而是输在不能被替代。
好人输在底线,坏人赢在麻木。
可最可怕的是:当梦里的好人,也是你扮的。
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,是你看完后反而更不确定"故事到底讲了什么"。
丽塔是谁?贝蒂是谁?戴安娜是谁?
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?
但也许导演想说的是:身份可以伪造,情感不会说谎。
你在镜头里看到的每一场混乱,背后都是一个灵魂的自我审判。
你越想看懂剧情,就越走近戴安娜的痛苦核心。
而穆赫兰道,既是洛杉矶的山路,也是一条精神深渊的滑坡。
它看起来通往梦工厂,实际上埋葬了无数来者的骨灰。
你关上电视,黑屏上映出自己的倒影。
你也曾走在某条"穆赫兰道"上,怀揣梦想,以为自己会成为主角。
可当故事失控,你是否也曾偷偷想过:
如果能从头来过,我还会选这条路吗?
而那个蓝盒子,你,敢不敢打开?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