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矽谷買賣房子時,很多人習慣先開啟MLS、Redfin、Zillow看房源(Redfin、Zillow的資料來源於MLS)。在房源資訊裡,面積往往是大家最關注的數字之一。
然而,MLS上的面積,並不一定等於官方記錄的面積,也不等於實際可居住的面積。有時候,這個數字差個幾十甚至上百平方英尺,就可能讓你在價格、貸款、保險上都吃虧。
今天,我們就來拆解一下—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?它可能帶來哪些風險?又該如何提前避坑?
為什麼MLS和County面積會不一樣?
很多人以為MLS(Multiple Listing Service,房產經紀人之間共享的房源系統)裡的資訊,官方又權威,其實未必。MLS並不承擔法律責任,房齡、結構、面積等資訊,大多由賣方經紀人填寫,僅供參考。
01、未經許可的加建:
常見的有加建陽光房、露臺、改車庫成臥室等,只要沒拿Building Permit,這部分面積不會出現在County記錄裡。
02、測量方式不同:
County面積:多基於原始建造資料+合法加建記錄;
MLS面積:可能來自賣家的記憶、經紀人的實地測量;
兩種來源標準不一樣,結果自然可能有差異。
03、登記延遲:
即便加建有Permit,County系統的更新速度也可能比較慢,上市時的資料還沒來得及更新。
04、面積統計標準不同:
有的賣家會把車庫、地下室、閣樓的空間算進去,但County可能只統計合法居住面積Living Space。
面積不一致,會帶來什麼影響?
01、價格評估差異:買家可能為虛高的面積多付錢。
02、貸款風險:評估師通常以County面積爲準,如果MLS面積虛高,估價可能偏低,貸款批不下來。
03、保險問題:面積不實,保險金額可能不足或理賠時會有爭議。
04、法律風險:如果賣家隱瞞無Permit加建,被發現可能面臨法律追責。
買賣雙方怎麼覈實房屋面積?
最保險的方法就是查詢County Record,到所在縣的評估處Assessor’s Office網站,輸入APN或地址就可以查到。如果發現這跟MLS不一致,就要提高警覺了。
除此之外還可以查Permit記錄,向City或County Building Department查詢,房子的加建是否有合法Permit。所有的改建、擴建,只要是合規的,必須要提交申請、拿到permit、經過驗收、最終蓋章登記。
如果不放心還可以自己找持牌評估師或測量公司測量,以獲取更精準資料。
交易中如何規避風險?
買家:
下Offer前核實清楚County和MLS面積資料
透過披露報告等確認加建的合法性
賣家:
上市前自查
對無Permit加建如實披露(Seller Disclosure)
所以MLS上的面積,只能作為參考,不是官方標準答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