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是滨口龙介一部极具诗意的作品。
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作品《没有女人的男人们》。
电影以独特的镜头语言,将村上春树的同名短篇小说娓娓道来。
在这部电影里,一辆复古红色萨博900成了无声的见证者。
它承载着主人公家福和妻子、司机渡里之间隐秘的心事与情感挣扎。
驾驶我的车/在车上(台)
家福(西岛秀俊 饰),话剧导演兼演员,和妻子有着一种独特的相处方式。
妻子是一名编剧,往往在亲密时刻讲出没头没尾的故事。
家福则需要记住这些零散的片段,第二天再告诉妻子,这些故事往往成了她的创作素材。
家福一次意外发现妻子出轨,却选择缄默,只是继续在每一个清晨和她对话,和她共处。
直到有一天,妻子因突发脑溢血离世。
这段关系戛然而止,带给家福永远的遗憾。
两年后,家福为了筹备一场契诃夫的《万尼亚舅舅》话剧,被邀请去参加一个戏剧节。
尽管他习惯了自己驾车,主办方坚持配了一位司机:年轻沉默的渡里(由三浦透子饰演)。
家福最初拒绝,却最终妥协。
每天听着妻子生前为他录制的《万尼亚舅舅》的台词录音,一遍遍在副驾驶席上说着她留下的剧本台词。
他不知不觉间走入了妻子为他留出的"空白"里,在声音的陪伴中与她无声的对话。
这些录音成了妻子离世后他和她之间唯一的纽带。
既是一种缅怀,也是他内心痛苦的出口。
在长时间的接触中,家福和渡里从彼此的沉默里找到了共鸣。
渡里同样背负着沉重的过去,为了摆脱家庭带来的伤害而选择远离故乡。
她开车时总是沉着而专注,隐藏着不轻易外露的心事。
然而在驾驶座上,她也逐渐对家福敞开心扉。
导演滨口龙介在叙述上设置了层层嵌套,将戏剧与现实交错融合,模糊了生活和表演的界限。
家福对《万尼亚舅舅》角色的选择也颇有深意,他选中了妻子的情人高月(冈田将生饰)。
让他在剧中扮演他原本打算饰演的角色:万尼亚。
家福对高月的兴趣不仅是他作为演员的表现,更多的是他想通过这个人窥见妻子内心的世界。
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给话剧排练带来了微妙的张力。
在不同语言的交织中,演员们各自说着日语、汉语、韩语和手语,尽管相互不理解语言,却依然通过表情和动作传达情绪。
这种语言上的隔阂,正是家福与妻子之间无声的象征。
他们的爱与隔阂彼此交织,让情感变得无法言说。
影片的高潮,是家福和渡里开车前往北海道的旅程。
渡里带他来到母亲去世的故乡,两人将内心最深的伤疤摊在雪地中,彼此安慰。
家福坦言自己多么想和妻子再谈谈,而渡里用一个烟蒂为母亲祭奠,一如既往地沉默但深情。
雪地中,他们的拥抱并不是为了对方,而是对自己的救赎。
告诉自己"我们要继续活下去"。
在情节结尾,渡里戴着口罩从韩国的超市走出,驾驶着一辆红色萨博。
这一幕标志着她已跨越痛苦,开始新的生活。
这部电影也在这一刻给予观众一种如释重负的温柔。
滨口龙介用这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细节,逐渐搭建出复杂的情感世界,令人触动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悲伤的故事,更是一种对生活和解的提醒。
《驾驶我的车》像是一首细腻的诗篇,带领观众在每一个画面中感受家福和渡里的心路历程。
生活中,或许每个人都会遇到如家福那般深沉的伤痛。
但正如影片所言,"我们要继续活下去"。
只有直面过去,才能真正找到平静。
这是一部教人以平静的方式处理失去的电影,也是一部关于重新生活的深刻隐喻。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