浴缸里的水是温的,但她的手指是冷的。
窗外下雨,屋内却在酝酿一场更大的潮湿,不是气候,是心底翻涌的幽灵。
《复活她》(Bring Her Back)像一场未完成的祭祀,一次误入人间的招魂仪式。
它不是一部传统的恐怖片,不靠血浆,不靠鬼脸,它靠的是一滴眼泪、一声轻笑、一道掩不住腐烂味的门缝。
复活她/还魂(港)/满血复活(台)/带回她/带她回来/召回她
故事发生在郊区社区,主角是两个刚失去父亲的孩子:17岁的安迪与失明的妹妹派珀。
他们被安置在前社会工作者劳拉家中。
这是一栋绿篱环绕、阳光充足的房子。
可是,没有人告诉他们,这栋房子里还住着"另一个女儿"。
一个已经死去,却始终没被埋葬的存在。
劳拉说,她只是想"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"。
但她没说的是,她不介意用血来补全这个拼图。
电影的恐怖不是突然袭击,而是慢性注射。
从剪辑残破的VHS录像带开始,安迪发现劳拉正在复刻一种巫术:
将逝者灵魂灌注进活人身体的仪式。
那个身体,就是派珀。
你以为这只是疯子的妄想,但导演擅长的是让你"愿意相信"。
他们用极度真实的日常生活包裹疯狂。
用洗衣机的震动声、厨房水壶的咕嘟声、墙上儿时画作的油彩味混合成一锅正在煮沸的幻觉汤。
观众甚至不知道哪一幕是真,哪一幕是梦。
但正因为如此,才让人惧怕。
电影最惊人的地方不是情节反转,而是情感逻辑的扭曲。
劳拉并不是一个恶魔。
她喂孩子吃饭、读故事、整理书包,她甚至真的爱这些孩子。
但正是这种带着爱的暴力,让人无法挣脱。
片中的安迪,总是神经紧绷,刻意的用锻炼麻痹自己,用照顾妹妹麻痹恐惧。
可他知道,他在保护的并不是妹妹,而是他最后一丝正常生活的幻象。
他不敢面对父亲之死,不敢直视劳拉的脸。
因为他知道,一旦接受这场"复活",自己也就死了一部分。
派珀的存在本身就是象征。
她的视障不仅仅是身体缺陷,更是一种对现实真相的拒斥。
她用手去摸世界,而我们用眼睛去看恐惧。
可在这部片子里,眼睛比手更容易被骗。
她听到了真相,却因为太善良,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相信。
恐怖最强的一幕发生在夜晚,劳拉将孩子们锁进地下室,奥利弗(养子)正吞下一只死鸟。
派珀躲在角落里,用手指碰触墙上的血字,读出:"她还在这里"。
那一瞬间,所有的暖光都成了讽刺。
影片最冷酷的不是死亡,而是复活。
不是每一次复活,都是救赎,有时候是对死亡的亵渎。
影片高潮如同噩梦崩裂。
安迪和派珀试图逃出这栋房子,劳拉却抱着自己死去女儿的尸体追逐。
她不是疯子,她只是太孤独。
她眼中的家庭,是一道被时间炸碎的拼图。
而这对兄妹,只是她的补丁。
她跪在泳池边,把尸体轻轻放进水里,像在洗净某种罪孽。
然后她躺进去,闭上眼睛。
水开始泛红,但她的表情,是平静的。
这不是一场胜利。
派珀得救了,安迪也撑住了。
但观众知道,他们再也无法拥有童年,再也无法相信温柔这个词。
电影中的一个片段,派珀对安迪说了一句:"她真的只是想要女儿回来"。
这是影片最痛的一句台词。
不是所有怪物都出生于黑暗。
有些怪物,是在亲情的灯光下慢慢长出来的。
当银幕熄灭,你可能会开始害怕那个你从小喊"妈妈"的人是否也曾,在某个你看不见的角落,想把你变成另一个人。
复活她?
她真的回来了吗?
还是说,早在你求她复活的那一刻,你也死了一次?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