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推荐一部质感不错,画面唯美的法国新作。
——《大洪水》
1792年,法国大革命浪潮席卷巴黎。
曾经的国王路易十六与王后玛丽·安托瓦内特不再是凡尔赛宫的主人。
而是被革命者囚禁在阴冷的圣殿塔监狱。
吉安卢卡·约迪塞执导的《大洪水》将镜头对准这对夫妇被审判前的最后岁月。
以贴身男仆克莱里的回忆录为蓝本,还原了旧制度崩塌时的压抑与挣扎。
影片始于王室成员被押送至圣殿塔的场景。
路易十六(纪尧姆·卡内 饰)身形臃肿、神色迷茫,与昔日威严形象形成巨大反差。
玛丽王后(梅拉妮·洛朗 饰)虽竭力维持体面,却难掩对未知命运的恐惧。
他们与一双儿女、路易的妹妹伊丽莎白夫人被关押在狭小牢房,每日忍受革命卫兵的监视与羞辱。
导演通过幽暗的长廊、斑驳的石墙和刺耳的锁链声,构建出令人窒息的囚徒日常。
随着审判临近,路易十六的处境愈发艰难。
他曾试图向国民公会解释自己的立场,却因优柔寡断的性格被革命者视为“叛国者”。
玛丽王后则在孤立中逐渐崩溃,夫妻关系因绝望而愈发脆弱。
影片高潮聚焦于路易被押赴断头台前的告别。
他笨拙地拥抱哭泣的子女,颤抖着写下遗书,最终在暴雨中走向死亡。
而玛丽在孔西埃热里宫的独白,则成为旧时代消亡的最后一曲挽歌。
约迪塞刻意避开凡尔赛宫的奢靡叙事,转而用冷色调与极简构图凸显王权崩塌后的荒诞。
为贴近历史,卡内每天花费四小时穿戴假肢与填充服,塑造出路易十六标志性的肥胖体型。
洛朗则通过紧绷的肢体语言,演绎出玛丽从高傲到绝望的转变。
影片大量参考克莱里日记中记录的细节,例如路易坚持亲自教导儿子拉丁文、玛丽偷偷藏起家族肖像等场景,让历史人物多了几分人性温度。
作为历史题材的一次实验,《大洪水》的价值或许不在于“还原真实”。
而在于揭示王权跌落神坛后的普遍困境。
当荣耀与特权消散,任何人都不过是洪流中的一粒尘埃。
这种对脆弱人性的凝视,让影片超越了简单的善恶叙事。
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