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著也能拍出大片感,3個夜拍姿勢鬆弛又氛圍
誰說拍照一定要站著纔有氣勢?在這個全網都追氛圍感的年代,隨性纔是真高階。來看看這期的拍照姿勢,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幾個拍照姿勢,不用特別表情管理,也不用複雜動作,普通人也能輕鬆拍出質感感。
靠牆坐姿,借力打出鬆弛感
當人靠著椅背或牆壁坐下時,身體自然會鬆下來。
斜靠一邊,把手肘搭在扶手上,微微歪頭,眼神看向遠處,整個畫面馬上就有了“沉浸感”。
這種狀態最適合夜晚的燈光,不看鏡頭反而更容易拍出情緒感。
玩“動作戲”,別讓身體僵住
拍照時很多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太用力地“擺拍”,整個人站得筆直又不自然。
試著把外套半搭在肩上,一隻手抬起來抓抓頭髮或者扶著欄杆,就像你剛好路過、剛好停下來想事情一樣。
有一點點動態,鏡頭裏就不會死板,哪怕只是站在站臺邊,也能有種電影感。
放空的眼神,比笑還有故事
笑對鏡頭是最安全的選擇,但在夜景氛圍裡,真正出彩的,是那種帶點疲憊、帶點無意識的眼神。
輕輕閉上眼睛,靠著燈柱或椅子,腦子裏什麼都不用想,只管放鬆。
這一刻,情緒就對了。拍出來的照片不但高階,還有種“導演喊卡前一秒”的真實。
動作別對稱,坐姿越隨意越出片
坐著的時候,可以一條腿收起來、一條腿自然垂下,避免雙腿併攏。
雙手也別規規矩矩放好,一隻自然搭著膝蓋,一隻撐在身後,隨意地歪一下身體,視覺上馬上舒服很多。
越像真的在等人、真的在發呆,照片越能打動人。
善用背景光,讓人像自然融進去
夜拍最怕人像和背景脫節,看起來像P上去的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站在燈光稍偏的位置,不要正對燈源,臉部留一點陰影感,立體又耐看。
公交站這種自帶燈光+反光玻璃的地方,本身就像一個天然影棚,用好燈影,不用濾鏡也有氛圍。
鏡頭別太近,遠一點構圖更有故事
有時候不需要全身都拍清楚,適當拉遠,讓環境佔更多畫面。
人物只是畫面的一部分,和背景互動,就像電影裡某個角色正在演他的小故事。
別怕空,反而更能襯出人物的情緒。
拍照不需要複雜,狀態最值錢
狀態好了,任何姿勢都能出片。與其研究“手該往哪放”,不如想一想“我想表達什麼”。
你可以是剛下班的疲憊、是夜晚的迷茫、是坐著發呆的女孩——這些狀態纔是真的耐看。
下次拍照試試這些動作,不用濾鏡也能讓畫面更出彩。坐著靠一下、站著發個呆,整個氛圍就暖了,鏡頭裏也多了一點人味。